见微知沪|从战略到战术,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步伐愈加紧凑

见微知沪|从战略到战术,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步伐愈加紧凑

hyde12345 2025-05-23 装修奥秘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这个五月,上海科创浓度“爆表”。

5月17日,一条AI科学红毯拉开2025上海科技节的帷幕,其间全城举办近2000场科普活动,56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设施向公众开放。科创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热词,而在顶层设计上,科创也又一次被圈上重点。

2025上海科技节的AI科学红毯。

5月20日,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再次聚焦国际科创中心建设。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,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,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,强化全过程创新、全链条加速,奋力开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局面,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过去两日内,陈吉宁先后调研复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,关心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的前沿发展,也关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最新成果。从复旦的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信使核糖核酸药物研发中心,到上科大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,陈吉宁勉励科研工作者要沉得下心来、耐得住寂寞,以甘坐“冷板凳”的韧劲、勇闯“无人区”的拼劲,开展高风险、高价值的基础研究。

基础研究是科学创新的“最先一公里”。如今上海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,高校应当成为创新策源的桥头堡。紧扣国家战略,围绕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聚焦未来科技和产业方向,高校科研应该有坚持“四个面向”的使命感,突破最前沿的技术迷雾。

而与此同时,高校更是人才培养基地。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,未来产业离不开青年人。4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“模速空间”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说,“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,也是年轻人的事业”。

2024年度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中5个上海项目的代表人走过红毯。

更多的年轻力量正在涌现。上周六,一批青年科学家走上科技节开幕红毯;再往前推一周,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发布“2025上海青年科技创业十大先锋”“2025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”;这个周末,新一批的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”中国区评选也将揭晓。

此外,5月16日的2025临港科创大会发布了《临港创客新政“十二条”》。这座“年轻的城、年轻人的城”推出3项免费权益、6项人才补贴,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不少于15万个就业岗位,集聚超5万名科创人才。

不可否认,上海正在提供最耀眼也最踏实的平台,为青年人才助力,为那些能够真正改变些什么的人插上翅膀。随着技术成果转化环节校企合作越发紧密,甚至越来越多的创业教师和创业学生涌现。

当然,建设国际科创中心,上海的发力点也不会局限于高校和基础研究,产业端的转化和面向企业的服务同样至关重要。上海给予企业的要素保障,也远不止于人才。

5月22日,上海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。16条措施聚焦强主体、补链条、改机制,旨在提升科技服务供给质量,促进科技服务市场升级,强化科技服务要素保障,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表示,新的政策文件给科技服务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,让企业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,知道“我们在哪”“我们是谁”。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在发布会上讲到,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对于上海来说,科技服务业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、助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。

把数据、金融等要素凝聚起来,把孵化、概念验证、产业集聚等环节进行体系化布局,当服务于科技发展的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,可想而知科技本身的发展将获得怎样强大的助力。科技服务业如同科创企业的一身盔甲,上海正努力以政策服务等举措覆盖各种要素,为科创企业武装到每一寸肌肤,让它们无需踟蹰,只顾勇攀高峰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,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,要抢抓机遇,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,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。

上海将目光投向高校,又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推出新政,正是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两大功能。从顶层设计到实策落地,兼顾战略和战术,上海迈向国际科创中心的步伐愈发紧凑扎实。

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座科创之城的健步疾跑,必将不止于五月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见微知沪|从战略到战术,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步伐愈加紧凑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